11月底,我所带领的增长团队在选品策略调整后,达到了月初制定的业务目标,这个正反馈意义很大,一来是团队越做越有信心,一来是让游戏业务部门免于被解散的困境。在管理周报上总结了一下,得到了CEO的称赞,想来重新组织一下文本,输出到博客中沉淀下来。

简单来说,我们所做的策略是将原来盯着各大榜单上去看ranking,选择参考竞品(简称「选品」)优化到「选品」这个动作前置到竞品在测试阶段,以此来争取更多创新的时间成本。这个策略主要做对了几件事情:

  1. 时间差:深刻理解选「热品」就是抢时间,抄榜单(竞品起量阶段)满足不了时间差,在竞品测试阶段(未起量阶段)去发现好的竞品;
  2. 地域化:竞品测试阶段不会全球测,大多优质内容目标国家在美国,选择第三梯队国家低成本差异化竞争,满足时光机假设;

    • 国家的选择中,我们首选巴西,原因是因为巴西地处南美,互联网基数大,过去有投放数字参考,相较于第一梯队国家如美国竞争度小,试错成本低;
  3. 低成本:直接取竞品的在线的素材进行测试,制作成本几乎为零,节约时间和人力不说,少了试错采坑成本,数字结果直接佐证假设;

将以上结论发给团队小伙伴参考,居然得到反馈和「罗斯基」公号8月的文章神似(#捂脸哭),果然“英雄所见略同”(只是我晚了很多#捂脸哭)。

另外,对于在广告投放中的CTR(click through rate)指标的感受更深了一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CTR是MVP测试的金指标:

  1. CTR决定了是否有需求,需求有多大;
  2. CTR反映潜在的获客成本;
  3. CTR反映投放内容与市场的价值契合度,即小PMF;

基于一个前提假设:「被需要即有价值,有价值的产品能赚钱」,CTR是可以直接量化的反映出这个“被需要的度”。反思之前做电商业务太在意出单这个指标了,在意出单后的收入模型,而忽略了测品中的CTR指标的重要性。正确的电商测品姿势应该是,遇到测试结果高CTR的单品再去优化成本结构,直至打平盈利(因为成本结构是可被优化的),低CTR的单品不管有没有出单(也不可能出多单),都应该直接放弃掉。

有了正确的方向和策略,团队执行力可保证的情况下,结果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