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业务需要,我又重回到业务负责人的角色,用一年来打造增长团队的方法论去驱动业务团队。依然还是以前干了三年的业务负责人角色,但是这次感觉不一样了,似乎更多了一份笃定。
- 所有人对收入负责就是没有人真正负责。接触wallpaper项目以来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论投放、产品、开发(也许还有测试),大家都看最终的总收入,但是各自所辖的职责,以及职责对应的分解目标是缺失的。收入涨了大家都happy,收入跌了大家都沮丧,涨了每个人都觉得是我的功劳,跌了都是别人的问题(或者是目标设定问题——它就应该是这样的),涨跌靠天收,反正每个人都在做事,大家都很忙了;
- 集体共识和个人目标不能混为一谈。集体共识体现团队意志,共同的愿景与期望。个人目标则用来度量时间范围内的个人期望。之前的问题在于个人目标的缺失导致目标达成的策略混乱,业务思考不够专注,逻辑思考不够底层。周一通过协助拆解,将目标拆解到个人,以及主因问题的分析——「用户价值下的质量理解偏差」,大概率的保证了集体共识与个人目标的下达;
- 专注到一件事情上,不遗余力的将价值最大化又是再一次的「优先级认知」——集中兵力做最重要的事。将晓雅放到wallpaper专项中承担一定的目标任务,沟通顺利,理解一致,坐等结果复盘;
- 经验不等于能力。
目前感触极深,一个资历资深的人,不等于能力非凡,有时候还会出现能力缺失。要真究其原因,我觉得可以用「刻意练习」去解释——时间只是让他形成了习惯罢了。
昨天和CEO tf开会,会上提到最近他在反思这一年的正确决策,原话是「这一年公司做的唯一正确的事情就是让mj专注做了增长」。算是今年对我最大的肯定吧。
本文由 mingjing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转载前请务必署名
最后编辑时间为: Dec 17, 2019 at 09:28 am
我深刻觉得,你在「增长」这个话题上,写几篇blog是不够的。准备一个2小时的分享吧,page me.
看官见笑了。之前写作比较随性,后面开始慢慢强迫自己输出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