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jing 发布的文章

公司管理层就「哪些产品应该自己研发,哪些产品应该选择代理推广/发行」展开讨论。本文节选自本人给CEO的邮件回复。

1、代投(代理投放)商业模式其实是:
(1)做媒体的广告分销代理。即完成媒体的考核KPI,拿媒体的返点。比如Facebook的一级代理商,一年完成20亿美金销售额,拿15%的返点或更多。考察的核心其实是代理商的资金垫付能力,和媒体的给代理的授信额度;
(2)广告主的代投。即帮广告主投广告,拿7%左右的消耗返点。其核心考察的是代理商2b的销售能力和代投放效果能力。比如madhouse与阿里年框2亿,其2b的代投利润占总代投利润的90%。这里面又有个潜规则规则,比如年框2亿,其中1.5亿是讲效果的,另外0.5是不讲效果,拿出来给甲方回扣的;

- 阅读剩余部分 -

本文节选自本人的周报总结部分。

我们上周被Facebook灰度到了AAA(即Facebook-Automated-App-Ads),有几个思考和团队小伙伴聊了聊,结果发现大家好像都能懂,但是自己说出来却又是另一层意思。所以,怀疑自己口述可能没有结构,索性在周报中整理一番。很简单的几句话:

  1. AAA将投放市场的竞争基本拉回到同一起跑线——大家都去熟悉一个和之前不太一样的投放系统;
  2. 于我们而言,逼着上梁山,走出当前投放FB的舒适区,继续进入另一陌生区域探索,是好事,且这一次要抓住;
  3. Facebook AAA对标Google UAC,同时也释放出一个趋势信号,未来的广告投放将淡化人的操作,以程序化、AI算法去释放人力,提高投放这个动作的效率;
  4. 人力被释放出来了,优化师干嘛?优化师的要求更高了,不再是媒体平台的熟练工,而是产品市场的洞察者、增长策略的践行者、创意源泉的主导者;
  5. 所以未来会有两个趋势:

    • 产品从业者者突破行业角色的天花板,靠进入投放跨界破局;
    • 投放优化师为了成就优秀跟上时代,将踏入产品的领地,学会观察用户、思考逻辑、洞察人性和机会;
    • 二者合二为一,即增长(Growth);

- 阅读剩余部分 -

第二次有幸被Richer邀请(其实是我厚着脸皮跪求的,哈哈)到大观资本「出海同学会」做旁听嘉宾。两个多小时,全是行业洞见和思考,很受启发。做了一些笔记,趁热整理在博客上,略零散。

主要讨论以下几个topic:

  1. 流量广告行业的现状?
  2. 市场规模,增长情况?
  3. 流量表现的角度,哪些赛道、市场热度较高?
  4. 广告平台运营的侧重点是在什么方面(获客、流量、产品、生态建立)?
  5. 哪些因素会催生广告生态进一步进化(生态、技术、监管)?
  6. 企业做广告投放需要注意些什么?
  7. 企业选择不同的渠道投放有什么技巧?
  8. 互联网广告行业是否还有创新机会?
  9. 广告行业海外具体市场的机会是什么样的?

- 阅读剩余部分 -

下午参加华为HMS的会,主要关于出海应用市场AppGallery几个有价值的信息:

  1. AG现在缺内容,尤其优质内容,重点解决海外换手机的用户下不到GP上优质App和游戏的问题;
  2. 华为有个开发者TOP8000名单,对于GP优质开发者有扶持,具体为:

    • 给予1~10万欧元的开发经费扶持;
    • 推荐位流量扶持;
    • 投放费用扶持:给予1万欧元投放补贴
  3. 优质开发者由人工审核,合作商务初审;
  4. AG的量俄罗斯占了50%,首页推荐位给游戏App的分发能力大概5000上下的安装/天;
  5. 有广告投放平台,CPD bidding,暂无代理;
  6. 广告变现解决方案刚上线不久,Ads kit,具体地区eCPM参考需要细聊;
  7. 华为内部开发了一个搜索引擎Petal Search,会对接各渠道买量;

- 阅读剩余部分 -

一、出海企业的焦虑

最近这段时间确实也感到困惑和焦虑,因为我们做2C的工具和游戏,比较受限最近大环境的影响,倍感压力。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零碎的思考想和大家分享、探讨。

很多人知道海豚浏览器,其实除了浏览器我们也做了很多其他的不错的产品。主要集中在2C的工具和小游戏。我本人也操盘过几个下载量过亿的产品,现在在海豚负责用户增长团队,主要驱动产品的流量变现。

首先我们一起回溯下最近的信息。

第一个是印度FDI更新。原来周边领国是可以去印度投资的,但现在必须经过印度政府的审批。接着就是印度封杀了59款中国APP。随之而来特朗普政府针对TikTok、WeChat的行政令。

在这个背景下,我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最近也和很多朋友都有聊过,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和大家分享。

TikTok的事一出来后,各类出海企业有很多不同的反应。我们知道,TikTok是2017年开始在海外发展,2018~2019年增长非常快,特别在2019年,许多做电商的朋友就开始建议我关注这个平台。为什么说它是个平台而不是工具呢?因为它起量很快。当时很多人判断,它未来很可能是一个新的流量平台

有了大量流量后就有了生态。有做内容的,有基于内容和粉丝带货的,还有做数据平台的。今天TikTok的事一出后,做内容的反应是:还要不要做?

做数据平台的反应是:能不能回本?因为数据平台在起步阶段是一个纯投入的事,现在停了很可能回不了本。

还有做培训的很有意思,他们直到今天还在鼓动大家,这是个新的流量平台,有红利,赶紧做内容,我教你们怎么做,赶紧报名

而对做电商的来说就是:可惜了。本来刚看到一个除了谷歌和Facebook以外还有一个不错的2C流量平台,还是中国人做的,没想到很可能就黄了,很可惜。

这是TikTok生态内各个玩家的反应。而在美国“敌对势力”则也有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以Facebook为首:希望它被完全封禁。另一种是以为特朗普政府为代表的政治势力:逢中必反

回到国内的互联网,同样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有国内业务的互联网公司会觉得影响不大,反正国内还在挣钱,我就吃瓜、观望。对于没有国内业务的,像我们:慌得一批。真的很慌。

经历这一系列事情和各方的态度变化后,我们能看到这样几个事实:

- 阅读剩余部分 -

自复工到现在有一个多月了,也有两个月没更新了。自己从之前的焦虑到现在的释然,状态调整的挺好的。回到公司,团队及家人都健康、安好,实属感恩!这段时间有一些经历和思考,做个阶段性的总结和回顾。

转让一枚域名到大终端

接标题后面一句是:但并没有发财。虽然从谈判到完成交易不到24小时,交易额还不错,人生中又多了个和傻儿子吹的牛逼。但也有遗憾,比如看似顺利,其实价格上是有些操之过急的。价值认知到位,却少了点耐心。对于耐心的本质原因,我觉得还是因为:认知的贫穷。贫穷带来短视。所以事实再次证明:只有初心正,才能经得起(各种)诱惑,只有坚持长期价值主义,才有可能有机会步入塔尖。自己在价值判断上有一些逻辑沉淀,但在投资这件事上,是个十足的小白。

正确的区分运气和实力是个很重要的能力,很多凭运气赚到的钱凭实力亏出去就是运气和实力傻傻分不清导致。能一夜暴富的人都是有一夜暴富的实力的。当年蔡文胜出google.cn,g.cn给Google真的是实力。

- 阅读剩余部分 -

本文转自阮一峰近期的译文。读了几遍,深有感触。谢谢他的翻译工作。

尤瓦尔·赫拉利《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

作者:阮一峰

日期:2020年3月23日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上周末在《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长文《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

他谈到疫情结束后,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以及对目前各国没有统一行动的计划,反而各自为战、竞相关闭边境的担忧。这篇文章非常发人深省,强烈推荐。

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人类简史》的作者

原载:2020年3月20日的《金融时报》

人类现在正面临全球危机。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危机。

各国政府在未来几周内做出的决定,可能会在未来数年内改变世界。它们不仅将影响我们的医疗保健系统,还将影响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我们必须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但还应考虑到这些行动的长期后果。在不同方案之间做选择时,我们不仅要问自己,如何克服眼前的威胁,而且还要问问自己,风暴过后我们将居住在什么样的世界上。

是的,风暴将过去,人类将继续存在,我们大多数人仍将活着,但将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

许多短期的紧急措施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紧急措施的性质,它们加快了历史进程。通常情况下,可能需要花费数年时间进行审议的决定,现在几小时内即可通过。不成熟甚至危险的技术投入使用,因为不采取任何行动的风险更大。整个国家都在大型社会实验中充当豚鼠。

每个人都在家工作,并且仅远程交流时会发生什么?整个学校和大学都上网时会发生什么?通常情况下,政府、企业和学校永远不会同意进行此类实验。但现在不是正常时期。

在危机时刻,我们面临两个特别重要的选择。第一个是在极权主义监视与公民赋权之间的选择。第二个问题是在民族主义孤立与全球团结之间的选择。

- 阅读剩余部分 -

Hi,今天是我在家的第45天。

写这篇日志的时候,单曲循环着花伦乐队的「24/7」
hualun band.jpg
这45天里,新冠病毒在武汉经历了增长与衰落,眼下这场战役就快要结束了。而我也从焦虑到坦然,再到到专心工作与学习,思考未来。最近听到一句话:你是如何度过这场疫情,你就将如何度过这一生。

这段时间在家除了吃饭就是工作学习,感觉自己将过去通勤和锻炼散步的时间全部投入了工作,工作时长和效率远超现场办公。也好在自远程工作以来,所带领的业务增长不错。因为有了持续的收入作为基础,这次远程工作全员全薪。

最近收到很多候选人的简历,有一部分就是因为公司现金流难以为继,面临减薪与解散。当然这里面还有一部分企业是现金流充足,趁机减薪。因为员工没有在现场办公,在家可能存在浑水摸鱼,所以减薪。这部分老板是有多不自信。还存在一部分水的不行的HR为了有业绩,去cut员工薪资以减少企业运营成本为由向老板展示自己的存在感与专业度。他们可曾想过和自己一起打拼的“家人们”很可能背负着不小房贷月供,他们可知道运营一家企业除了追求商业增长与成功,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对比之下,海豚这家公司和我老板tf,是一家价值观正,有社会责任感的商业组织。

- 阅读剩余部分 -

2020年刚开始就经历超级黑天鹅事件,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巨大,而我身处这只黑天鹅的发源地——武汉。今天是我家门未出的第十一天。

起初听闻新型冠状病毒是来自家里的新闻工作者亲戚,那时候还是疑似非典的传闻,提醒自家亲戚注意。经历过2003的非典,那时候读高二,学校有集体大扫除,熏醋,集体放假。那时候疫区在北京,武汉感知并不强。所以这次亲戚的提醒与讨论并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后面大家开始议论到官方对于「人传人」口径的逐渐变化,才开始引起一些警觉。

家里住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的亲戚于2019年12月31日早上电话武汉市卫健委,被告知没有华南市场的疫情通知,且秋冬季是感冒高发季,市民遵医嘱即可。随着事态发展,家里的新闻工作者亲戚第一时间同步最新消息给到我们大家庭,所以后面大家都开始非常重视了,先后备了一些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但事实证明,当初的预估和重视离事疫情的严重程度依然差的很远,医疗防护用品备少了。

好在我当初有一些预判是靠谱的,比如武汉出行会遇到一些阻碍。但我的考虑仅限于团队外地同学回家会受阻,于是在武汉封城的前一周告诉下属xiaoya,武汉太危险,情况比你们现在每个人想象中要严峻很多,尽快安排好工作,准备提前回家。其实团队当时是不信的,觉得我小题大做了,但想着我提议他们提前回家心理是兴奋且开心的,所以执行上非常顺利。

- 阅读剩余部分 -